抗体序列在抗体验证中的重要性

2022-01-15

抗体作为蛋白质的重要类别,其氨基酸序列可以直接影响抗体的性质,许多研究表明,当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后,其对靶蛋白的识别能力,亲和力,及在细胞内的半衰期均有可能受到影响。而这种变化在许多情况下不可避免,例如,抗体的制备一般需要动物免疫和杂交瘤细胞培养,这些流程都有一定的出错率;在细胞系中,抗体基因在复制、转录、翻译及翻译后会出现各种错误,造成抗体序列的变化,导致抗体特性的改变甚至丧失。

 

在进行抗体验证或鉴定时,人们往往更加侧重于抗体特异性的测试,而忽视抗体序列的重要性,研究人员通常采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ELISA等方法测试抗体与靶蛋白的结合,然而,这些测试虽然能够间接地检测出脱靶问题,却无法深入地了解抗体本身的序列变化以及产生额外表达链的可能。

 

抗体中的额外链先前被认为是没有任何功能的,然而最近有研究表明,这些额外链的产生会干扰实验,并导致交叉反应问题,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随机分析了 185 个杂交瘤细胞的测序数据,他们发现,除了细胞本应表达的单克隆抗体之外,这些杂交瘤细胞中有 32% 还表达了额外的功能性轻链和重链,这些额外链基因的表达降低了目标抗体的特性,包括特异性,结合信号以及信噪比。因此,在实际研究中,了解抗体的序列信息至关重要。同时,在快序生物过去数千例抗体测序的经验中,我们同样注意到纯化抗体样品中存在额外链的情况十分常见,因此,我们对80个抗体蛋白样品进行了分析,在其中的11个样品中检测到了额外的轻链,占总样品的14%(图1)。


图1.对80个抗体样品进行了测序分析,在14%的样品中检测到额外的轻链。

 

由上可知,在抗体验证中,测试抗体的特异性和一致性同等重要,二者兼施才能保证准确性。传统的测试抗体一致性的方法有肽图分析、液相色谱及基因测序,而这些技术均有局限性,肽图分析无法达到较高的序列覆盖率,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液相色谱仅能提供有限的抗体结构信息;基于核苷酸的测序则无法得到翻译后修饰 (PTM)的重要信息。

 

快序生物的抗体蛋白测序技术弥补了传统抗体验证方法的种种不足,抗体蛋白测序直接针对抗体蛋白进行从头测序,无需细胞系,无需DNA,结合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质谱设备,以及自主研发的抗体蛋白测序平台,可以快速地确定抗体的全长序列,准确地发现基因突变,片段缺失,额外表达链,以及翻译后修饰信息。结合快序生物的抗体蛋白测序和常规的特异性检测(图2),科研人员可全面地对抗体的序列和功能进行鉴定,以保证抗体的质量和实验的成功。

 

图2.结合特异性和一致性检测的抗体验证思路,其中,抗体蛋白测序可确认抗体序列信息,是抗体一致性检测有效直接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Boyd, D.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monoclonal antibody containing an extra heavy-light chain Fab arm. mAbs 10, 346–353 (2018).

2. Lamanna, W. C. et al. Maintaining consistent quality and clinical performance of biopharmaceuticals. Expert Opinion on Biological Therapy 18, 369–379 (2018).

3. Scott, R. A., Rogers, R., Balland, A. & Brady, L. J.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an antibody DNA construct rearrangement sequence variant by mass spectrometry. mAbs 6, 1453–1463 (2014).

4. Bradbury, A. R. M. et al. When monoclonal antibodies are not monospecific: Hybridomas frequently express additional functional variable regions. MAbs 10, 539–546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