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老龄化加剧的当下,阿尔茨海默病(AD)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隐形杀手”。据相关数据显示,AD发病率正逐年攀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随着首款疾病修饰疗法的问世,在AD临床症状出现前进行早期诊断变得至关重要,这也是当下科研领域的关键攻坚点,而寻找高效、精准的AD生物标志物,更是这一领域的核心研究方向。得益于超灵敏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可测量的人体体液蛋白质浓度范围得以扩大,为AD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其中,不同形式的磷酸化tau蛋白(p-tau)在脑脊液(CSF)和血浆中作为AD生物标志物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研究团队基于单分子免疫阵列(Simoa)技术,开发了检测特定双位点p-tau的免疫分析方法,并描述了AD患者CSF和血浆中p-tau的变化,为AD诊断提供了新视角。
主要研究结果
双位点p-tau诊断方法的设计
tau蛋白存在超过50个磷酸化位点,以往的研究中多对单点p-tau进行检测。为深入探究多位点p-tau蛋白作为AD生物标志物的潜力,研究人员开发了两种基于Simoa技术的夹心免疫测定法(图 1)。一种可检测T181和T231位点同时磷酸化的tau蛋白(p-tau181&231),另一种检测T217和T231位点同时磷酸化的tau蛋白(p-tau217&231)。Simoa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纳米级的微孔,将单个免疫复合物分隔开来进行检测,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本研究在磁珠上包被某一个磷酸化位点的抗体作为捕获抗体,例如图1 a包被了p-tau231抗体。当样本加入后,若样本中存在p-tau181&231,会与捕获抗体特异性结合。接着加入生物素标记的第二个位点抗体作为检测抗体,例如图1 a使用的p-tau181抗体。最后,加入链霉亲和素标记的β-半乳糖苷酶(SBG),其与免疫复合物结合并催化β-D-半乳糖吡喃糖苷(RGP)底物产生荧光,从而实现双位点磷酸化tau蛋白的精准检测。两个方法的定量下限分别达到1.25 pg/mL(p-tau181&231)和0.05 pg/mL(p-tau217&231)。
脑脊液与血浆中不同位点p-tau间的相关性
在对所开发方法进行技术验证后,研究人员对两个队列(发现队列n=55,验证队列n=118)的脑脊液和血浆样本进行检测,这些样本来自不同临床阶段的AD患者、额颞叶痴呆(FTD)患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对照组(NDC)。
在发现队列中评估发现,血浆p-tau181&231与脑脊液及血浆中的p-tau181、p-tau231均无相关性,与脑脊液中的对应物(脑脊液p-tau181&231)同样无关联(图 2a)。相反,脑脊液和血浆中的p-tau217&231与脑脊液和血浆中的p-tau217及p-tau231水平均呈现出强正相关(图 2a、b)。这一结果表明,p-tau217&231在不同体液间的关联更为紧密,暗示其在反映疾病状态方面可能具有独特的作用。在验证队列中,这一相关性趋势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为后续研究双位点磷酸化tau蛋白的诊断价值提供了重要依据。
图2 脑脊液和血浆中不同位点p-tau的相关性
发现队列中不同位点p-tau的诊断效能
对不同位点p-tau的诊断效能评估发现了巨大差异。在脑脊液中的p-tau181&231和p-tau217&231在区分AD患者和对照组时表现优异(图3 a)。血浆p-tau181&231无此区分效能,而血浆p-tau217&231却表现优异,其诊断准确性甚至超过了单一位点磷酸化的p-tau217和p-tau231,凸显了其在AD诊断中的优势(图3 b)。
图3 发现队列中脑脊液和血浆不同位点p-tau的诊断效能
验证队列中不同位点p-tau的诊断效能
验证队列的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发现队列的结论。脑脊液中的p-tau181、p-tau231和p-tau181&231能很好区分NDC(对照组)与AD各阶段患者(图4 a)。此外,在区分AD-dem(AD 痴呆阶段)与FTD(额颞叶痴呆)患者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p-tau217&231同样展现出了类似的良好诊断性能。与发现队列结果一致,血浆p-tau217&231也能很好地区分AD患者与FTD和NDC,表明其作为CSF和血浆标志物均能精确诊断AD患者(图4 b)。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表明,在发现队列和验证队列中,血浆p-tau217&231诊断不同阶段AD患者的能力优于p-tau217和p-tau231,提示这种双点p-tau在AD诊断中的独特价值(图5)。
图 4 验证队列中脑脊液和血浆不同位点p-tau的诊断效能
图5血浆中p-tau217、p-tau231和p-tau217&231的ROC分析
双位点磷酸化tau蛋白对AD诊断的意义
tau蛋白磷酸化会影响微管结合,进而干扰轴突生长和轴突运输,这些过程在AD患者中往往受到损害。研究表明CSF和血浆多个位点的p-tau(例如181,217,231)可用于AD诊断。然而,tau蛋白磷酸化模式在AD进程中的复杂性超乎想象,存在超过50个磷酸化位点,不同位点的磷酸化的作用也尚未完全明确,它们在大脑和不同体液中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挖掘。此次研究中开发的两种检测方法,从技术层面实现了对双位点磷酸化tau蛋白的精准检测。在实际临床应用方面,它们展现出良好的潜力,尤其是p-tau217&231,无论是在脑脊液还是血浆中,都表现出作为AD生物标志物的优势。这一发现为AD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疾病状态和监测疾病进展。
关注点:
[1]高灵敏度的Simoa技术非常适合检测血液样本中的低丰度生物标志物,例如p-tau,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而这些方法的建立需要性能优异的抗体试剂,这对抗体发现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2]tau蛋白存在超50个磷酸化位点,未来其他多位点p-tau对AD的诊断、治疗意义仍有待研究。因此可以预计,未来用于AD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检测方法将更加多样化。
[3]Rapid Novor快序生物能提供全球唯一基于血清多抗测序的抗体发现服务,可以高效发现优质天然抗体,复现原始多抗优异性能,助力AD诊断方法的开发。
参考文献:
[1]Wojdała AL, Bellomo G, Gaetani L, Teunissen CE, Parnetti L, Chiasserini D. Immunoassay detection of multiphosphorylated tau proteoforms as cerebrospinal fluid and plasma Alzheimer's disease biomarkers. Nat Commun. 2025 Jan 2;16(1):214. doi: 10.1038/s41467-024-54878-8.